过胭脂河

胭脂山头平劈破,一道长溪此中过。
匠人十万斧凿功,疑是六丁天所课。
危桥挂空若生成,石壁千仞开锦屏。
两边罗列八九里,吴艎蜀艑西东征。
四方职贡纷联络,扬子大江风浪恶。
九重宵旰劳圣心,特策有司亟兴作。
左通银墅右沙河,滔滔湛湛皆恩波。
可怜伊昔六代时,无有及斯竟若何。
老臣挟书朝帝所,拭目奇观喜欲舞。
稽首作歌颂神武,磨厓镌刻昭万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胭脂河》是明代诗人陶宗仪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陶宗仪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1. 诗人背景
  • 作者介绍:《过胭脂河》的作者是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是一位元季寓松江的学者,致力于古学研究,师从张翥。他的学识广泛,无所不窥,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入明后,多次被征召,但均未就任,晚年在松江从事学术和教学活动。
  • 创作时期:陶宗仪生活在明朝初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然而,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这些矛盾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1. 诗歌内容
  • 主题:《过胭脂河》主要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通过对胭脂河两岸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 风格特点:陶宗仪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诗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美丽的环境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1. 作品影响
  • 文学地位:《过胭脂河》作为陶宗仪的重要代表作,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陶宗仪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明代诗歌发展的代表之一。
  • 后世评价:后世众多学者和文人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了解明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过胭脂河》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明代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状态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