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西畔竹棚斜,闲日浮舟阅岁华。
金凿悬崖开佛国,玉分飞瀑过人家。
风杉鹳下春鸣垤,雨树猿啼暝踏花。
欲赁茭田来此住,东南更望赤城霞。
钱塘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钱塘潮不是文学作品,而是一个著名的自然景观。钱塘江的涌潮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壮观的自然奇观之一。它每年在阴历八月下旬在海宁形成,被誉为“天下第一潮”。
《钱塘观潮》是清代诗人施闰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汹涌澎湃的声势。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极力描写潮声之大,水势之猛,写实中渗透想象,描摹形象生动。诗中表达了对伍子胥充满遗恨的情感,体现了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
《七绝·观潮》是毛泽东所写的诗体裁文学,这首诗最早发表在《党的文献》1993年第6期。观潮是指观赏浙江省钱塘江口的涌潮。钱塘潮的盛况被详细记叙,描述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由平静到激荡起伏的全貌。
《述异记》是一部记载奇异事物的书籍,其中包含了关于浙江潮的记述,这为后人了解和认识钱塘江潮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此外,晋代文学家顾恺之也有《观涛赋》,首句即云“临浙江以北眷,壮沧海之共流”,这也是留存下来的较早的书写浙江潮的文学名篇。
钱塘潮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一,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价值。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钱塘潮这一自然现象,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古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