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晴时已是秋,苑中行殿日华浮。
长杨十里旌旗宿,不使飞霜入画楼。
丁卯上京四绝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丁卯上京四绝 其一’是元代诗人马祖常所写,其内容如下:
诗词原文:
山雨晴时已是秋,苑中行殿日华浮。
长杨十里旌旗宿,不使飞霜入画楼。诗词翻译:
当雨水过后天气晴朗时,已经是秋天了。在宫殿的行宫中,太阳的光芒照耀着整个空间。在长满杨柳的街道上,旗帜和帐篷都静静地休息,不让任何寒冷的霜冻进入华丽的画楼。作者介绍:
马祖常(1279年—1338年),字伯庸,号石田,晚号石田老人。河南洛阳人,元朝文学家、诗人、散文家。他与赵孟頫、鲜于枢、揭傒斯合称“元末四大书法家、元初四大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创作背景:
《丁卯上京四绝 其一》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马祖常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政治氛围有关。元朝初期,由于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文人常常处于一种压抑和忧虑的状态中。这首诗可能是马祖常在一次游历京城后所作,通过对都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艺术特色:
此诗的艺术特点在于其简洁而深刻的描写。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京城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期盼。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山雨晴时已是秋”和“苑中行殿日华浮”,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也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此外,诗歌的语言精炼,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能够深刻地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马祖常的《丁卯上京四绝 其一》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也反映了元朝初期社会的复杂性和文人内心的矛盾。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珍品,也是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在欣赏这些诗歌时,读者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和体验其中的深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