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待渡

楚水凝千里,湘云隔万层。
城高秋浦月,星杂夜船灯。
旅况天谁管,年光雁可凭。
殷勤淡山色,相送过巴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岳阳楼待渡》是一首由元代诗人高思恭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在岳阳楼上远眺湘江两岸、秋浦月色和夜船灯火的感慨与情感。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高思恭(?—约1327年),字子上,号东山逸史,山东济南人,元末著名文学家、画家。
  •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曾游历四方,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深厚的感情。其作品多以描写山水景色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1. 诗歌原文:《岳阳楼待渡》的原文如下:
    楚水凝千里,湘云隔万层。
    城高秋浦月,星杂夜船灯。
    旅况天谁管,年光雁可凭。
    殷勤淡山色,相送过巴陵。

  2. 诗句解析

  • 楚水凝千里,湘云隔万层。:这句诗描绘了洞庭湖宽阔的水面以及远处的山脉,给人以辽阔无际的感觉。”楚水”指的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水域,而”湘云”则泛指湖南地区连绵起伏的山脉。这两句话共同勾勒出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画卷。
  • 城高秋浦月,星杂夜船灯。:这里的“秋浦”指的是安徽境内的秋浦河,“城高”、“月”和“星”都是夜晚的景象,而“夜船灯”则形象地描绘了船上的灯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衬托,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 旅况天谁管,年光雁可凭。:诗人在此提出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旅况”、“年光”都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而“雁可凭”则传达了一种依靠或等待的情感,可能寓意着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命运的沉思。
  • 殷勤淡山色,相送过巴陵。:在这里,“殷勤”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景色的留恋之情。“山色”则指代了远方的山川,诗人用“相送”一词,强调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意。最后的“过巴陵”则暗示了行程的结束或者某种转变。

高思恭的《岳阳楼待渡》是一首充满意境和情感的古诗。诗中不仅描绘了洞庭湖的自然美景,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使得这首作品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