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上九日感怀七首呈韩明善先生 其三

登高旷玄览,寓目销我愁。
峰峦滴朝润,萧条气含秋。
客边得佳节,虑静境亦幽。
况乃岁稔登,遗禾弥道周。
糟床注新酿,已免沽挈忧。
幸此足斟酌,好景庶可酬。
岂知故园月,今夕在兹楼。
一笑欲忘言,岁月何悠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越上九日感怀七首呈韩明善先生 其三》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天宝五年(746年)重阳节,时杜甫在成都草堂。诗中抒发了诗人对故国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篇如下:

越客何年去,经秋又一来。
登台悲白发,把菊叹黄梅。
江树行吟苦,沙边醉坐哀。
他乡有孤剑,几处未埋埃。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越客何年去:这里的“越客”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在唐代末年因战乱离开中原,辗转到了越州(今浙江绍兴)。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离开家园时光的怀念。
  2. 经秋又一来:“经秋”意味着过了一年,而“又一来”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3. 登台悲白发:登上高台,看到自己的头发变白,这是诗人对自己年龄增长的感叹。
  4. 把菊叹黄梅:把玩着菊花,感叹春天即将结束,黄梅季节到来。这里“把菊”是一种文人雅事,通过赏菊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5. 江树行吟苦:站在江边的树林里,诗人行走吟诵,感受到的是秋天的萧瑟和内心的苦楚。
  6. 沙边醉坐哀:在沙滩边上坐着醉酒,表达的是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哀愁。
  7. 他乡有孤剑:在异乡,诗人手持一把孤独的剑,象征着自己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和无助。
  8. 几处未埋埃:虽然身处他乡,但在这些地方,诗人的坟墓可能还未被尘埃所覆盖,这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旧,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