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历山下亭

童年曾记此游遨,邂逅重来感二毛。
翠绕轩窗山陆续,碧萦城郭水周遭。
风流谁道江南好,人物都传海右高。
怪得登临诗兴浅,鹊华曾见谪仙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历山下亭》是元代诗人张养浩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朝济南人,是一位有着丰富生活经历和深厚文学造诣的诗人。他幼有行义,读书勤奋,曾通过举荐担任东平学正,因直言进谏被朝廷视为眼中钉,后改姓名逃匿。在仁宗延祐时期,他官至礼部尚书,文宗天历年间,因关中大旱而特别拜陕西行台中丞,散家财救济贫乏,终因病去世,其作品深受后世好评。

  2. 诗歌原文及注释

  • 原文
    童年曾记此游遨,邂逅重来感二毛。
    翠绕轩窗山陆续,碧萦城郭水周遭。
    风流谁道江南好,人物都传海右高。
    怪得登临诗兴浅,鹊华曾见谪仙豪。

  • 白话译文
    童年时我曾游玩过此地,如今重游感慨岁月已逝。
    翠绿环绕着轩窗,山峦接连不断;碧波环绕着城墙,城外的水也周匝流淌。
    谁能说江南风光好?这里的人杰地灵,都流传着海右的高名。
    奇怪呀,为何登临之后诗兴不浓?曾经在这里见到过谪仙豪气。

  1. 作品赏析
  • 《登历山下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重游旧地时的感受。诗中的“翠绕轩窗山陆续”形象地展现了山水间的和谐与美丽,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中。
  • 诗中还表达了一种怀旧之情,通过回顾往昔的美好时光,引发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更加深沉和动人。
  • 诗的最后两句“怪得登临诗兴浅,鹊华曾见谪仙豪”,更是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相结合,展现了他对过去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思考。

通过对《登历山下亭》的深入分析,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七律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