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仲珍归松江

幽兰抱贞姿,结根岩谷中。
光风泛奕叶,及此春露浓。
君子既不异,众草难与同。
尚为王者香,含华待清风。
抚琴起长叹,曲尽情未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黄仲珍归松江》是元朝张天英的作品。这部作品以其优美的文辞和深厚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归乡的情感寄托。以下是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张天英,字羲上,一字楠渠,号石渠居士,温州永嘉人。他的诗歌造诣深厚,尤其擅长古乐府创作,有《石渠居士集》传世。张天英酷爱读书,穿贯经史,征为国子助教,但因性格刚严而不喜好趋谒权贵,最终调任未就。
  2. 原文赏析:诗中“幽兰抱贞姿,结根岩谷中”描绘了兰花的坚韧与清高。“光风汎奕叶,及此春露浓”则表现了兰花在春风中舒展的姿态,以及春天的露水滋润其叶的生机。这些诗句不仅赞美了兰花的自然之美,也象征着诗人对友情或理想境界的向往。
  3.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某个春季的归乡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黄仲珍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在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文人往往寄情山水,以抒写心中的感慨与孤独。
  4. 文学价值:《送黄仲珍归松江》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较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友情的珍惜和人生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送黄仲珍归松江》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哲思的艺术佳作。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真实又富有诗意的世界,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生命、友情及理想境界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