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宫访道者不遇

九箕山下地仙家,与客寻真步落霞。
洞里清香烧柏子,炉中新茗煮松花。
古坛寂寂春常在,浮世悠悠日易斜。
闻说道人骑鹤去,料从勾漏问丹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日新宫访道者不遇》是元代诗人张守大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九箕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隐逸之士修行生活画卷,展示了其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

《日新宫访道者不遇》的原文如下:

九箕山下地仙家,
与客寻真步落霞。
洞里清香烧柏子,
炉中新茗煮松花。

古坛寂寂春常在,
浮世悠悠日易斜。
闻说道人骑鹤去,
料从勾漏问丹砂。

诗中的“九箕山”,位于现今中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西北,是一处著名的道教圣地。在这里,诗人与访客一同寻找真正的道法,并沿着落日余晖漫步。

诗人描述了洞中的清幽与香炉中的茶香。这里的“洞”和“新茗煮松花”展现了诗人对于道教修炼生活的体验,以及他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通过对古坛、春天和时光流逝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对永恒不变的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浮世悠悠日易斜”,意味着世间万物都在不停地变换,而诗人则在寻找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

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之情——听闻道人已经乘鹤而去,可能去了勾漏寻找丹砂。这一情节体现了诗人对于追求长生不老、超脱世俗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孤独和无奈。

《日新宫访道者不遇》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道教文化的深厚情感,还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这也是元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