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斋夜卧有感

俯默抱愚拙,空斋独掩扉。
清风入窗户,明月下床帏。
念彼林居叟,行行深夜归。
何言蹑高躅,徒使寸心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斋夜卧有感》是一首元朝诗人张达创作的诗歌。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在深夜中独自沉思的情景,还蕴含了对人生、自然和哲理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张达,元末明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2. 诗句解析:《秋斋夜卧有感》诗的前两句“俛默抱愚拙,空斋独掩扉”,描绘的是诗人在清静夜晚独自坐在书房中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平淡和内心的宁静。接下来的“清风入窗户,明月下床帏”,则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夜晚宁静的画面。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内心感受:“念彼林居叟,行行深夜归。何言蹑高躅,徒使寸心违。”,通过描写一位山林中的老者晚归的身影,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与自我价值的追问。
  3. 主题思考: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夜晚的描述,更是一个关于时间流逝、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清风、明月和深夜归来的老者,诗人传达出一种对于生命本质的理解和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慨。这种情感与思考跨越了时间的界限,成为后人共鸣的源泉。
  4. 文化背景: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月亮常被用以象征情感和哲思。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便体现了月光带来的美感以及对人生的遐想。而月亮也常常与孤独和寂寞相伴,如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便是对故乡和亲人深深的思念与感慨。这些文化背景为《秋斋夜卧有感》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意蕴和深度。
  5. 现代价值:这首诗虽然创作于几百年前,但其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依然对现代人具有启发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这首诗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反思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秋斋夜卧有感》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和深思的人生指南。它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夜晚,让读者在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生命的真谛和时间的流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