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春尽

萝磴松岩百摺斜,清溪窈窕有人家。
树深风送还山鹤,石上泉流出洞花。
就竹编篱防早笋,当窗出火焙新茶。
门前过涧崎岖路,安得能来长者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春尽》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描写春天消逝的诗。这首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在山中的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对生活的哲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
  • 张籍简介: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汉族,出生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他的家族世代居住在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世称“张水部”。张籍与王建齐名,合称为“张王乐府”。他的创作涉及乐府诗、古诗等多种体裁,以描写农村生活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著称。
  1. 诗歌原文
  • 首联:“萝磴松岩百摺斜,清溪窈窕有人家。”描绘了山间小径蜿蜒曲折,清溪潺潺流过,溪边有人家居住的景象,营造出幽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 次联:“春已晚,处处见花稀。明日来应尽,林间宿不归。”表达了春天即将结束,各处花儿稀少,明天这些花就可能谢尽,今晚只好落宿林间,以睹它们最后的芳姿。
  1. 诗歌赏析
  • 情景交融: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力。通过视觉与情感的结合,传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和季节更迭的深刻感悟。
  • 意境深远:诗中的“春已晚”、“处处见花稀”等句子,不仅反映了春天将逝的自然现象,也隐喻着人生的短暂和变迁。诗人借助自然景观,传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
  1. 诗歌影响
  • 文学价值:《山中春尽》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它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作品,给人以审美享受和心灵震撼。
  • 文化传承: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部分,《山中春尽》被广泛传颂和研究。其艺术成就和思想内涵为后代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相关推荐
  • 张籍诗词集:除了《山中春尽》之外,张籍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值得一读。《山中春怀》便是其中之一,同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 其他文学作品:张籍的诗歌风格独特,深受后世喜爱。了解其其他作品也能更好地欣赏他的创作才华,如《塞下曲》、《征妇怨》等作品均体现了他对社会生活的独到见解。

张籍的《山中春尽》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自然美景和表达人生哲理的艺术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以及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