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日夜吼雷音,耳听何如眼见亲。
小白华山观自在,频伽声里现全身。
送僧礼普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僧礼普陀》是元代诗人清珙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其的介绍:
作者简介:清珙,字石屋,常熟人。他俗姓温,居住在当湖之福源,曾退居于霅溪西之天湖,吟讽自适。他的其他作品有《石屋诗集》,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深厚理解和独到见解,其中不乏对普陀山的赞誉和向往。
诗歌原文:春潮日夜吼雷音,耳听何如眼见亲。小白华山观自在,频伽声里现全身。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潮、雷音等自然景象以及“小白华”等象征物,传达了对佛法无边、佛祖显化全貌的崇敬之情。诗中的“春潮”、“雷音”象征着佛法的浩荡和深远的影响,而“小白华”则代表了佛法的纯洁与神圣。最后一句“频伽声里现全身”,更是直接表达了佛祖显现全身的壮观景象,让人感受到佛法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诗歌意义:《送僧礼普陀》不仅作为一首诗歌在文学上有着重要意义,更在佛教文化领域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尊崇,也展示了元代诗歌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诗歌影响: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和学者都对这首诗进行了研究和赞赏,使得普陀山的诗词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首《送僧礼普陀》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佛教敬仰之情的诗歌,更是一个蕴含着深厚宗教和文化内涵的艺术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及其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