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上人求母沔阳

开士辞家早,慈亲割爱深。
倚门思一见,飞锡到相寻。
雁度云移寺,乌啼月照林。
此时忧白发,长路政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又上人求母沔阳》是傅若金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个人情感与抱负。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傅若金(1304-1343),江西省新余县人,字与砺,一字甫田。他的一生颇为坎坷,从小家境贫寒,靠织布为生。但后来发愤图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学者。他在文学方面有显著的成就,其诗作深受虞集、揭係斯等前辈学者的称赞。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尤其是对于战争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使他的作品具有深远的意义。

  2. 作品赏析:在《又上人求母沔阳》这首诗中,傅若金表达了自己对远在他乡的母亲的思念之情。开士辞家早,慈亲割爱深,倚门思一见,飞锡到相寻。雁度云移寺,乌啼月照林。此时忧白发,长路政关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在外求学或工作的场景,以及对家乡母亲的深情牵挂。其中“飞锡”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僧侣,即法师,而“相寻”则暗示着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3.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元末时期,一个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傅若金身处乱世之中,不仅要应对政治斗争的压力,还要面对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困境。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责任感。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母亲的思念,折射出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和关切。

  4. 艺术特色:傅若金的诗歌语言质朴而富有力量,能够直击人心。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来描述复杂的情感和场景,使读者能够在短短几句诗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人生哲理。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雁过、云移、月照等),巧妙地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又上人求母沔阳》不仅是傅若金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傅若金的文学成就,也可以从中汲取对于生活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