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歌六首 其六

宁向泥中弃莲子,莫向水上种桃花。
莲子出泥终见藕,桃花随水不还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棹歌六首 其六》是明代诗人陆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陆深的这首作品以其独特的意境、丰富的情感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关于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陆深,字子渊,号青萝道人,是明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诗人,与杨慎、高叔昌并称为“南都三贤”。他在文学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不仅诗歌创作丰富,还涉猎了词赋和散文等多种文体,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一沟黑马百泉东,万里黄河五月终。南运未离淮海岸,北船难上吕梁洪。
  3. 诗歌解读:《棹歌六首 其六》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河流的深厚情感。其中“一沟黑马百泉东,万里黄河五月终”描绘的是一幅辽阔的河流画面,黑马奔腾于众多水泉之间,而黄河则从遥远的西部蜿蜒而来,直至终结。“南运未离淮海岸,北船难上吕梁洪”则反映了地理上的分隔,南方的水路尚未离开淮河沿岸,北方的船只难以到达吕梁山的洪流之中。
  4. 艺术风格:陆深的作品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在《棹歌六首 其六》中,陆深巧妙地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融为一体,通过对河流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5. 社会影响:陆深的诗作在当时就受到了人们的赞赏和推崇。虞集和揭傒斯等人更是以异才的身份推荐他入朝为官,足见陆深在当时文学界的地位之高。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明代流传甚广,也成为了后代文人学习和研究的范本。
  6. 文化背景:从元至明,陆深所处的时代经历了政治、文化的剧烈变迁。元朝末年至明朝初年的政治动荡和文化冲突,使得许多文人不得不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超然。陆深的作品中透露出的超逸情怀,正是这种社会背景下的产物。
  7. 历史评价:陆深的诗歌不仅因其艺术价值被后人传诵,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到的艺术手法受到赞誉。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和借鉴的重要对象。

《棹歌六首 其六》不仅是陆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同时,通过了解陆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