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白察罕八咏 其二 绿野芳春

平原蔼初绿,时鸟变芳声。
还同世外客,闲看齐民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白察罕八咏 其二 绿野芳春》是元代文学家程钜夫的作品,出自其诗作《和白察罕八咏其三古塔标峰》。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平原上的新绿色、鸟儿的歌唱声以及闲适的农民耕作画面。同时,此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环境的向往和珍惜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这首诗以“和白察罕八咏其三 古塔标峰”为题,通过描写古塔与山峰的美景,展现了自然之美。诗中的“浮图上空翠,遥望是层峰”形象地描绘了古塔耸立在山巅之上,周围云雾缭绕,宛如一幅水墨画。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更体现了他对和谐自然的向往。

从诗歌的艺术风格来看,程钜夫的诗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色彩。这首诗以其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春天的气息,并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融为一体。例如,“平原蔼初绿,时鸟变芳声。还同世外客,闲看齐民耕”等句子,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

从诗歌的哲学意蕴来看,程钜夫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例如,“还同世外客,闲看齐民耕”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与淡泊,表达了他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这种哲学思考与诗意表达的结合,使得程钜夫的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从诗歌的社会功能来看,程钜夫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的诗歌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维护自然环境。

《和白察罕八咏 其二 绿野芳春》是一首表现力强、富有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更通过诗人的笔触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的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