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名士多爱竹,为爱扶疏伴幽独。
虚心直节傲雪霜,尽日相看看不足。
松萝山下延陵裔,自号筠轩咏淇澳。
明窗净几泚霜毫,暖日晴风弄苍玉。
有时乘兴写山水,复貌时人真面目。
一丘一壑胸次奇,万貌万形心匠蓄。
潇潇洒洒声秋轩,瑟瑟琅琅撼昏屋。
我家昔寓湘江滨,此君与我情最亲。
别来廿载世离乱,踪迹萍梗无音尘。
适与筠轩偶相见,一笑袖拂松萝昏。
怡然赠我一幅画,沧江万顷波粼粼。
远岫云开虎啸月,疏林霜落鸿来宾。
抱琴疑是林和靖,谷口又类郑子真。
扁舟荡漾空阔际,芦花两岸纷缤缤。
感子高情写幽趣,世无管鲍行踆踆。
明朝渔翁约我度溪曲,仿佛又似桃源人。
题海宁吴筠轩山水窠木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海宁吴筠轩山水窠木卷》是明朝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篆刻家、诗人王稚登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至四十六年(1567年),时作者客居北京,与吴筠轩结为忘年之交,并有诗画酬唱之作。
这首诗描绘了吴筠轩的山水窠木卷,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其中,“题”指题跋,是古代书画上用来记事、题诗或议论的文字。这首诗的首句“题来山馆似云封”意味着吴筠轩的山水窠木卷像云雾一样被封闭在山馆之中,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作者用“题来山馆似云封”这句话作为背景,引出了对吴筠轩山水窠木卷中作品的评价。他认为吴筠轩的山水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每一幅作品都如同大自然中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美丽。
“何须问字寻毫迹,且看图成意自通”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吴筠轩山水画的赞美之情。他认为吴筠轩的画作无需过多的文字描述,只需要欣赏其构图和意境即可领略其艺术之美。同时,他也表示自己愿意与吴筠轩一起探讨艺术之道,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