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夜发

肃肃洋山暮,仓忙拜水神。
吹嘘端有力,漂泊竟无津。
黑夜鱼龙界,皇天蚁虱臣。
生还如偶遂,敢惮历微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溍并非《洋山夜发》的作者,而是元代另一位文学家。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黄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态度的体现。黄溍(1307-1358),字晋卿,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洋山夜发》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意境和精湛的技巧,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力量的敬畏以及面对人生挑战时的坚韧不拔。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首诗:

  1. 创作背景:黄溍在元代的政治环境中经历了起落,他曾西游钱塘,学习并聆听了许多前辈学者的教诲,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的学识和视野。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其个人生活和思想上的转变,以及他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坚持和发扬。

  2. 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生旅途中困难与挑战的直面。通过对“肃肃洋山暮”的描述,表达了对大自然夜晚景象的描绘。而“吹嘘端有力,漂泊竟无津”则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旅途的艰辛,即使拥有强大的力量也难以避免困境。

  3. 艺术特色:作为元代的诗人,黄溍在其作品中展现了元代文学的特色。他的作品语言简洁而含蓄,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和哲思。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五言律诗的格式,每句五字,共四句,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 历史评价:黄溍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日损斋稿》三十三卷等著作体现了他的学术成果,而他的诗歌作品则显示了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尽管他在政治上并不显赫,但他的文学作品却得到了后人的广泛赞誉,被认为是元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代表。

《洋山夜发》不仅是黄溍诗歌创作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元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同时,这首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文学价值,它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为研究元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