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伯阳

掺别逢春雨,移舟落夜涛。
忽惊沧海大,转觉碧云高。
杨子多奇字,王祥忝佩刀。
深情空缱绻,短发正刁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黄伯阳》是一首元代著名文学家黄溍的古诗作品。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歌的内容:

  1. 作者介绍
  •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不仅在史学界有杰出贡献,其诗歌也颇具特色,深受读者喜爱。
  1. 诗歌原文
    掺别逢春雨,移舟落夜涛。忽惊沧海大,转觉碧云高。杨子多奇字,王祥忝佩刀。深情空缱绻,短发正刁骚。

  2. 诗中意象

  • 春雨与夜涛:春雨绵绵,舟儿随波逐流,夜幕降临,海浪拍打着船身,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动荡的氛围。
  • 沧海与碧云:诗人通过对比沧海的广阔与碧云的高远,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自由飞翔的向往。
  • 扬子与王祥:扬子(扬雄)以“奇字”著称,而王祥则被赞为“佩刀”,这两个比喻反映了黄溍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和尊重。
  • 情感与形象:尽管诗人对友情有着深深的依恋,但在诗句的结尾处,他似乎表达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惆怅和无奈,暗示了离别后的孤独与辛酸。

《寄黄伯阳》不仅仅是一首诗词那么简单,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