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青城先生

虞郎落落不羁客,端如野鹤混鸡群。
兴来甫里一杯酒,与扫匡庐九叠云。
遗史尚求丞相事,从孙能辑翰林文。
杜陵秀句多家法,春树初生每忆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青城先生》是元代诗人黄璋所作,通过描绘青城先生的形象,展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黄璋(约公元1280年—1367年),又名子晋,字仲明,号石田,元代著名文人,尤以诗词著称。
  • 诗歌时代:《怀青城先生》创作于元代,是黄璋在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下,通过诗歌向青城先生表示敬意的作品。
  1. 诗歌原文详解
  • 首联解析:“虞郎落落不羁客,端如野鹤混鸡群”中,“虞郎”一词用来形容青城先生具有非凡的个性和才华,如同一个不拘小节、自由自在的人。
  • 颔联与颈联解析:“兴来甫里一杯酒,与埽匡庐九叠云”描述了青城先生饮酒赋诗的情景,以及他在匡庐山留下的文学印记。
  • 尾联解析:“遗史尚求丞相事,从孙能辑翰林文”表达了青城先生对于历史记载和文学传承的重视,以及后人对他的敬仰和传承。
  • 整首诗歌的结构:诗歌采用了传统的四言古诗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八句,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点。
  1. 文学价值分析
  • 人物塑造:通过对青城先生的描写,黄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独立又谦逊的古代文人形象,这种塑造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青城先生的风采。
  • 艺术手法:诗歌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将青城先生比作“虞郎落落不羁客”,增强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颂扬,也是对元代文人精神的一种体现,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怀青城先生》不仅是一首赞美青城先生才华和人格魅力的诗歌,也是一部反映了元代文人精神风貌的文化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