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墩田家

去市二三里,居山八九家。
雨馀添菜荚,霜后出梅花。
谷稔冬饶酒,泉甘日美茶。
俗淳人事简,容我傲烟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里墩田家》是元代诗人黄镇成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自然淳朴的乡村景象。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黄镇成,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他出生于元代邵武(今福建邵武县),是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被后人并称为“诗坛双璧”。
  • 作品风格:《里墩田家》展现了黄镇成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他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内涵,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和淡泊。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去市二三里,居山八九家。雨馀添菜荚,霜后出梅花。谷稔冬饶酒,泉甘日美茶。俗淳人事简,容我傲烟霞。
  • 翻译解释: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的地方距离市集有两三里路,周边散布着八九户人家。雨后,菜荚增多;霜降之后,梅花绽放。这里谷物丰收,冬天可以酿造美酒;泉水甜美,日晒后的茶叶更显清香。当地的居民朴实无华,人情简单,诗人在这里可以尽情地享受自然的宁静和悠闲。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黄镇成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比喻和描写来表现景色和情感。在《里墩田家》中,他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片静谧之中。
  • 意象运用:《里墩田家》中的“雨馀添菜荚,霜后出梅花”等意象,不仅生动描绘了季节变化带来的自然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里墩田家》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认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这种和谐共生的理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