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十六峰诗 其一 玉堂峰

仙署何人到,云栖百仞高。
嘉名留此地,登陟属吾曹。
治世多鸣凤,巍基跨巨鳌。
天颜常在目,挥翰不辞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门十六峰诗 其一 玉堂峰》是一首由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天门十六峰的景色,通过对玉堂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的开篇“玉堂峰”,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山峰图景,让人不禁想象到那巍峨挺拔、云雾缭绕的山峰,以及其中蕴藏的神秘与威严。这里的“玉堂”可能指的是山中某处清幽雅致之地,如同古代宫廷中的殿堂一般,令人神往。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将玉堂峰与其他山峰进行对比,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比如“碧云日暮凝还散”,形容山峰在夕阳下被云雾笼罩,如同碧云凝聚后又消散一般,给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感觉。而“白露为霜月自明”,则通过白露变成霜、月亮自明的景象,暗示着玉堂峰的清新与高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

诗人以“孤云逐浪东归客,何处扁舟不系绳”结尾,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这里的“东归客”指那些追寻自由与梦想的人,他们如同孤独的云朵随波逐流,不知所终。而“扁舟不系绳”则暗示着诗人对自由的追求,不愿意将自己的命运束缚于尘世之中,而是渴望像扁舟一样随风漂泊,寻找人生的真谛。

这首诗通过对玉堂峰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