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钱唐怀古四首 其三

山回禁籞入云长,无复陈兵卫两厢。
千石金钟埋野草,万年珠树落秋霜。
龙文不徙阳人聚,鸟篆终降轵道旁。
九市尘埃来衮衮,一江波浪去茫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载的《次韵钱唐怀古四首·其三》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学艺术价值的元代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杨载生平:杨载,字仲弘,号牧心,元代中期诗人。出生于福建浦城,与虞集、范梈、揭傒斯并称为“元诗四大家”。
  • 文学地位:杨载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评价。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被后人广为传颂。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山回禁籞入云长,无复陈兵卫两厢。千石金钟埋野草,万年珠树落秋霜。龙文不徙阳人聚,鸟篆终降轵道旁。九市尘埃来衮衮,一江波浪去茫茫。
  • 译文解析:原意描述的是古代宫殿或皇家园林中,一些建筑随着时间的变迁而逐渐被遗忘,被野草所覆盖。诗中通过使用“无复”这一表达,强调了历史的沧桑感,以及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建筑现在只剩下荒芜和寂静。
  1. 作品赏析
  • 艺术风格:杨载的诗歌以简洁明快著称,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音乐性。
  • 主题深蕴:这首诗虽然表面看似写景,但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古代遗迹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
  1. 背景介绍
  • 创作时间:此诗创作于元代。元朝是一个多民族融合、政治多元的历史时期,诗歌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和精神风貌。
  • 时代特征:元朝时期,国力强盛,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杨载的诗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1. 历史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杨载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元代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特色。
  • 文化传承:杨载等人的作品对后世文人的影响颇大,他们的作品成为了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载的《次韵钱唐怀古四首·其三》不仅展现了杨载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元代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