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翎鹊,来西极,地从翼旋山目侧。
边风朔气劲折胶,材官猛箭与之敌,黄狼紫兔不馀力。
须臾白雪轻,一举千仞直。
鴐鹅洒血当空掷。
金头玉颈高十尺,千秋万岁逢玉食。
白翎鹊辞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翎鹊辞 其二》是元代文学家杨维桢的作品,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战争场面以及动物描写。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白翎鹊从西极飞来的景象,通过雄壮的笔触展现了边风朔气中猛禽搏击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战斗英雄的赞美。
诗的前两句“白翎鹊,来西极,地从翼旋山目侧”直接点明了白翎鹊的到来位置,即西极之地,并指出了其飞行的方向——从翼旋山目侧而来。这里的“西极”并非实指某个地理位置,而可能寓意着一种遥远或极致的境地。这种描述方式不仅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宏大的自然景观图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豪迈与向往。
后几句“边风朔气劲折胶,材官猛箭与之敌,黄狼紫兔不余力”,则是将读者的视角转向了战场的激烈战斗。这里通过“边风朔气”和“材官猛箭”等词汇,展现了边疆战士在严寒中奋勇杀敌的壮丽景象。同时,“黄狼紫兔不余力”则形容了战斗中凶猛的对手,展现了战斗场面的紧张与激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和对战斗场景的生动刻画,展现了杨维桢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厚的情感表达。他不仅能够捕捉到自然景色的美,更能深入挖掘出其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这样的创作手法,杨维桢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白翎鹊辞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它更是杨维桢对于自然之美、战争之残酷以及人类勇气和毅力的深刻诠释。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杨维桢对于世界的敏锐洞察和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