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读卷杂赋次韵 其二

千花覆槛柳垂丝,昼刻传呼淑景迟。
圣主自观新进策,侍臣簪笔立多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堂读卷杂赋次韵 其二》是一首描绘宫廷景象和侍臣风貌的古诗,由元代诗人虞集所作。虞集(1272年-1349年),字伯生,号道园,因隐居于邵武的玉山而得名“邵武先生”。他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与赵子期等文人结社于玉山阁,以诗歌唱和。虞集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风貌,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融合的独特韵味。

虞集的这首诗《玉堂读卷杂赋次韵 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重的宫廷画面。首两句“千花覆槛柳垂丝,昼刻传呼淑景迟”展现了庭院中盛开的花朵和柳树的美丽景色以及宫廷中严格的作息时间,体现了古代宫廷的规范与礼仪。第三句“圣主自观新进策,侍臣簪笔立多时”则透露出皇帝对新进策略的关注,以及大臣们忙于撰写奏章的情形,展现了朝廷中的紧张氛围和官员们的勤勉态度。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作者对于政治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它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风俗的一次回顾,也是对封建社会中君臣关系和政治生态的一种反思。在艺术手法上,虞集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诗中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以及对古代士大夫生活状态的描写,都显示了其博学多识的特点。

虞集的《玉堂读卷杂赋次韵 其二》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审美价值的古诗。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