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流空兮折荆枝,尘涨天兮箑不可支。
依我洞兮绿下垂,縆我绿绮兮操青霞以为辞。
华山兮希夷,吾与汝兮来归。
洞云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云操》是元代诗人寿宁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洞云操》的作者是元僧寿宁,字无为,号一庵,松江上海人,住持静安寺。他是元代的文学家,有《静安八咏诗集》传世。寿宁在元代佛教艺术和文学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作品原文:“火流空兮折荆枝,尘涨天兮箑不可支。依我洞兮绿下垂,縆我绿绮兮操青霞以为辞。” 这首作品通过火势蔓延、尘埃弥漫的景象来象征纷扰的社会,以及个体在其中感到的无力和挣扎。
主题思想:《洞云操》不仅具有浓厚的道家玄妙色彩,还深刻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超然物外生活态度的追求。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复杂世界中自我束缚的不满和抗争。
写作背景:寿宁作为元朝时期的僧人,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宗教情感和哲学思考。在《洞云操》的创作中,寿宁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比喻,展现了其深邃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观。
作品赏析:《洞云操》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力量,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诗中的意象如火流、尘涨、荆枝等,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所要表达的意境。
《洞云操》作为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元代诗歌,不仅展示了寿宁深邃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理解和体验古代文化的窗口。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元代诗歌发展及其文化背景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