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平章李韩公

瑞钟光岳应时需,日上天衢手自扶。
八表同风开寿域,五云异彩映台符。
经纶至治归贤相,陶冶斯文属大儒。
为国白头身未老,掌中行见有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平章李韩公》是元代诗人赵孟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在这首诗中,赵孟頫以精湛的文学造诣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充满政治智慧与文化抱负的画卷。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寿平章李韩公》的创作背景是在元代,赵孟頫作为宋宗室后人,其身份的特殊性让他在政治和文化上有着双重的使命。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还曾历任官职,参与了国家的政治事务。
  2. 诗歌原文:瑞钟光岳应时需,日上天衢手自扶。八表同风开寿域,五云异彩映台符。经纶至治归贤相,陶冶斯文属大儒。为国白头身未老,掌中行见有明珠。
  3. 主题思想:赵孟頫通过《寿平章李韩公》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以及对于贤能领导者的赞美。诗中的“经纶至治”意味着国家治理有序,政治清明。而“陶冶斯文”则表明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化成就来培育和提升国家的文教水平。
  4.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赵孟頫擅长使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来传达深刻的情感。《寿平章李韩公》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每句七个字,韵律和谐,朗朗上口,展现了其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对音律的敏感把握。同时,他的用词考究,如“瑞钟光岳”、“日上天衢”、“八表同风”等,都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摹和对时代氛围的精准把握。
  5. 历史影响:《寿平章李韩公》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代表了元代文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首诗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而受到后人的推崇和赞誉。

赵孟頫的《寿平章李韩公》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理想抱负的诗歌,更是一幅蕴含着丰富历史和文化信息的艺术品。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和经济环境,也折射出作者个人的志向和对国家未来的展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