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十首 其四

自有天地来,蓬莱几清浅。
人生空皓首,举世谁得见。
瑶台在何许,渺渺烟波远。
方舟不可渡,使我空展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孟頫的《古风十首 其四》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思考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自有天地来,蓬莱几清浅。人生空皓首,举世谁得见。瑶台在何许,渺渺烟波远。方舟不可渡,使我空展转。
  • 翻译:自从天地存在以来,蓬莱岛是多么的清晰浅显。人的生命短暂,终将化为白首,在这世上有谁能够看到它的全貌呢?仙界中的瑶台在哪个地方?它仿佛在遥远的烟雾缭绕的海洋中。我无法乘舟渡过,只能空自叹息、徘徊不前。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古风十首 其四》通过描写天地、蓬莱、瑶台等意象,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神秘莫测的仙境。诗人以“自有天地来”开篇,表达了对宇宙起源的好奇与探索;而“人生空皓首,举世谁得见”则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的深刻思考。
  • 象征手法:诗中出现的“蓬莱”、“瑶台”等元素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描述,它们更多地承载着诗人的精神寄托和哲学思考。这些象征性的概念使得整首诗具有了超越现实、指向理想或彼岸的深层次意义。
  • 情感抒发: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失落与感慨,尤其是“方舟不可渡”一句,表达了诗人在现实困境中的无力感和内心的挣扎。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情感共鸣力。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间:虽然赵孟頫的确切生卒年月不详,但根据《古风十首》的内容和风格,可以推测此作品可能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迁,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 社会影响:赵孟頫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文豪和书法家,其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倾向和文化氛围。《古风十首 其四》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不仅是他个人才华的展示,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状态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赵孟頫的《古风十首 其四》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的画卷。通过对这首作品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的魅力,还能进一步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及其个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