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逸民十一首 其九

鹿门何亭亭,下有辟世贤。
凤雏隐中林,卧龙蟠其渊。
一朝起高翔,斯人独深潜。
功名不可为,我志久已安。
一闻耆旧传,使我心悠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逸民十一首 其九》是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隐逸之士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和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赞美。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赵孟頫是南宋末至元初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他的父亲赵德芳是宋太祖的第十一世孙。
  • 在至元二十三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觐见元世祖忽必烈。这段经历对他以后的书法和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1. 诗作原文
  • 鹿门何亭亭,下有辟世贤。凤雏隐中林,卧龙蟠其渊。一朝起高翔,斯人独深潜。功名不可为,我志久已安。一闻耆旧传,使我心悠然。
  1. 诗意解析
  • “鹿门何亭亭,下有辟世贤”描述了一座高大而美丽的山峰——鹿门山,山中藏有隐居者,他们如贤士般避世不出。
  • “凤雏隐中林,卧龙蟠其渊”则是比喻那些具有卓越才能和智慧的人,如凤凰般的俊才或龙一般的豪杰,隐居于山林之中,不为世人所知。
  • “一朝起高翔,斯人独深潜”则表达了这些隐居者的高尚品质,他们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 “功名不可为,我志久已安”反映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宁静和高尚的品德。
  • “一闻耆旧传,使我心悠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前辈隐逸之人的敬仰之情,每当听到他们的传说,他的心境便随之悠然。

《咏逸民十一首 其九》不仅仅是一首描绘古代隐逸生活的诗歌,更是赵孟頫对于人生理想、道德追求和心灵境界的一种深刻表达。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赵孟頫个人的价值观,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隐逸文化的认同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