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怀春日

江南江北半浮生,踪迹居然水上萍。
竹鸡啼罢山雨黑,蚕子生时桑柘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覃怀春日》是元代诗人赵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作者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赵复,字仁甫,元代德安人。他在蒙古军入侵时被俘,后因姚枢的帮助得以释放并北上学习儒学。赵复晚年自号江汉先生,以程朱之学的教授身份闻名于北方,成为理学的传播者之一。其一生经历坎坷,但通过教育和传播儒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2. 诗歌原文:江南江北半浮生,踪迹居然水上萍。竹鸡啼罢山雨黑,蚕子生时桑柘青。
  3. 诗歌解析:这首诗的首句“江南江北半浮生”和次句“踪迹居然水上萍”描绘了人生如水上飘浮不定的生活状态;第三句“竹鸡啼罢山雨黑”和第四句“蚕子生时桑柘青”则展示了自然界中生物生长与变化的自然规律。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4.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江北的自然景象和季节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细致观察和深刻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5. 情感表达:诗歌中的“竹鸡啼罢山雨黑”和“蚕子生时桑柘青”等意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景象,也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变迁。通过对比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诗人表达了对人生起落与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世事无常的无奈和哀愁。
  6. 历史背景:赵复生活在元朝初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复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感,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描绘,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覃怀春日》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情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感悟。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