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屏山孝义门,两朝文物古风存。
菊松长日为宾主,诗礼平生教子孙。
每喜从君论雅道,不堪挥泪吊孤坟。
伤心最是山头鹤,飞去飞来为失群。
挽曾隐君大雅
介绍
《挽曾隐君大雅》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邓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亡友的深切悼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诗歌原文
生长屏山孝义门,两朝文物古风存。
菊松长日为宾主,诗礼平生教子孙。
每喜从君论雅道,不堪挥泪吊孤坟。
伤心最是山头鹤,飞去飞来为失群。主题思想
诗歌以“挽曾隐君大雅”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及对其生平品德的高度评价。诗中不仅赞颂了亡友的学识与德行,也表达了对故人逝世的哀痛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悲痛与国家文化传承联系起来,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艺术特色
邓雅的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在语言运用上,诗中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格式,语言凝练而富有节奏感。其次,在结构安排上,诗歌由开头到结尾,情感层层递进,逐渐深化。最后,在意象运用上,诗中通过菊花、松树等自然景观,以及“诗礼”、“孤坟”等象征性词汇,传达了作者对亡友的缅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同样颇具意味。邓雅作为元末明初的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社会变革时期。他的诗作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的变迁。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与邓雅对亡友的深厚情感以及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通过对亡友的回忆与哀悼,邓雅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感情,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元末明初历史文化的窗口。文学价值
《挽曾隐君大雅》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是邓雅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元末明初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元末明初文学的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此外,这首诗也启示人们,即便是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也应该保持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挽曾隐君大雅》是邓雅对一位亡友的深切追忆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高敬意的一种表达。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成就,更在情感上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邓雅作为一个文人的情怀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