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何同德独善斋

兼善固所欲,赋命有穷通。
独善匪傲世,舍义将焉从。
侃侃同德父,学积于厥躬。
守已无外慕,养气恒内充。
岩穴托冥栖,幽轩眄筠松。
陶然有真乐,俯仰天地中。
岂徒善一身,庶几厉浇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何同德独善斋》是一首元末明初诗人邓雅创作的诗。这首诗通过对兼善和独善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道德追求的不同理解与赞赏。具体分析如下:

  1. 作者简介
  • 邓雅,字伯言,元朝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人。
  • 他工于诗词,有《玉笥集》传世。
  1. 诗歌原文
    兼善固所欲,赋命有穷通。
    独善匪傲世,舍义将焉从。
    侃侃同德父,学积于厥躬。
    守已无外慕,养气恒内充。
    岩穴托冥栖,幽轩眄筠松。
    陶然有真乐,俯仰天地中。
    岂徒善一身,庶几厉浇风。

  2. 诗歌赏析

  • 兼善与独善:诗中的“兼善固所欲”表明作者认同普遍的善行是理想,但紧接着的“赋命有穷通”揭示了人生际遇的无常和个体在命运面前的无奈。
  • 道德追求的理解与赞赏:《题何同德独善斋》不仅仅是在表达两种道德追求,更是在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个人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 诗人的态度:“独善非傲世”,显示了诗人对于独立人格的追求与尊重。
  • 哲学思考:通过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如“岩穴托冥栖,幽轩眄筠松”,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 社会影响:这首诗不仅是邓雅个人思想的体现,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对于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反映。
  1. 创作背景
  • 邓雅生活在元末明初,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常常面临着个人信仰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 邓雅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道德、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关注与思考。
  1. 作品影响
  • 邓雅的这首诗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文学上被广泛传颂,也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 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
  1. 读者反响
  • 许多学者和研究者对邓雅的诗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认为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这首诗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学灵感。
  1. 现代意义
  • 在当今社会,虽然物质文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精神文明的建设依然至关重要。
  • 邓雅的这首诗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于道德的追求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不应改变。
  • 这首诗也启示现代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1. 教育意义
  • 在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这首诗可以作为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 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题何同德独善斋》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哲理和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邓雅对兼善与独善的独特见解,也反映了元末明初时期中国文人的思想风貌和社会环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道德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