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严氏钓隐

尚父遇西伯,子陵辞汉光。
胡为异出处,所贵安其常。
斯人乐渔钓,荣辱两俱忘。
桐庐在何许,烟水自微茫。
我性爱樵牧,无心慕轩裳。
为君发吟咏,有兴在沧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严氏钓隐》是由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原文
  • 首联:“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这两句诗通过“旧隐人如在”表达了诗人对古人隐居生活的深切怀念,而“清风亦似秋”则形象地描绘了严陵钓台的清幽景象。
  • 颔联:“江流石不转,渔唱起相和。”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江水流动不息,石头依旧屹立,渔民的歌声此起彼伏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严陵钓台的自然风光与渔人生活的场景。
  • 尾联:“旧国故人远,音书何处托。”这两句诗通过对旧国故人的追忆及音书往来无门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感慨以及对友情淡漠的忧思。
  • 注释:张继生活在唐朝,以游子的身份多次前往各地。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的独到见解。
  1. 作品赏析
  • 在《题严氏钓隐》中,张继巧妙地运用景物描写来传达自己的情感。他通过“旧隐人如在”与“清风亦似秋”两句,不仅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画卷,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这些诗句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对心灵境界的一种追求和表达。
  • 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不失含蓄。通过对严陵钓台景色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个远离尘嚣、清新脱俗的理想世界。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感,同时也引发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1. 写作背景
  • 张继作为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社会现实的矛盾和个体的精神追求。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中,可以推测张继可能受到了当时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传统隐逸生活的向往。
  • 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人的生活状态都在这首诗的创作中有所体现。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也是各种矛盾冲突频发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张继的作品或许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思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题严氏钓隐》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受到后世的赞誉,更因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美学特质而成为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及其审美趣味,从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