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丁丑夏五,宣城汪叔敬、吴人干寿道、丹丘柯敬仲、国人泰兼善同仆游天平,次往灵岩,有作奉和二首 其二 灵岩涵空阁

吴王宫阙草萋萋,飞阁重登意转迷。
洗砚池边云欲暝,拜郊台上日平西。
湖涵远浪千帆没,树响悲风一鹘栖。
江海鸱夷招不返,荒烟野水鹧鸪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汪元量的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作者在天平山灵岩寺游玩时的场景。诗中描述了作者与友人同游天平山的情景,以及他们在灵岩寺的所见所感。

汪元量在诗中提到了“至元丁丑夏五”,这是元朝至元年间的一个具体日期。这个信息为我们提供了时间背景,让我们知道这首诗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创作的。

诗中出现了“宣城汪叔敬、吴人干寿道、丹丘柯敬仲、国人泰兼善”,这些都是当时的文人墨客,他们在诗中提到了自己的身份和名字。这些人物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信息,让我们了解当时文学界的情况。

在诗中,汪元量描述了他们在天平山灵岩寺游览的过程。他们来到了“涵空阁”,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它代表着佛教文化的精髓和智慧。通过参观这个景点,他们体验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和放松。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作者在元代旅行经历的诗歌,通过描述天平山灵岩寺的景象和体验,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才华。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