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西峰道士七首 其三

百尺飞楼接太清,万年枝上月华明。
鹿车入谷无人见,应是仙人卫叔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西峰道士七首·其三》是元朝诗人刘永之所作。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自然景象,通过对飞楼、万年枝和月华的生动刻画,展现了作者对超然世外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刘永之是元代的一位著名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尽管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其诗作却广受欢迎,显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情感表达。
  2. 诗歌原文与鉴赏:《寄西峰道士七首·其三》的原文如下:“百尺飞楼接太清,万年枝上月华明。鹿车入谷无人见,应是仙人卫叔卿。”通过这些诗句,诗人表达了他对道教修行者的景仰以及对仙境的向往之情。飞楼直指高远,万年枝象征着永恒的生命,月华则暗示着纯净和清明。
  3. 作品背景:刘永之生活于元末社会大变革时期,面对乱世,他选择了一种超脱物欲的生活方式,以诗会友,追求精神上的寄托。《寄西峰道士七首·其三》的创作,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
  4.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飞楼、万年枝等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神圣的艺术空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之中。同时,诗中还隐含了对修行者孤独但坚定生活的赞美,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

《寄西峰道士七首·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对理想生活状态向往的诗作,更是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感受和独到见解。它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让人们在欣赏之余,也能从中得到启示,激发出对人生和世界的新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