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公见和又答四首 其一

归来乎,蟪蛄生不知春秋,变灭顷刻犹王侯。
归来乎,五陵草木尽披偃,昨日秋萤满梁殿。
废兴反掌元非难,海水清浅尘弥漫。
吾宁终老青山间,猿吟鹤唳聊醒颜。
归来乎,唤童子,治我圃。
无使霜后菜本枯,禦寒更遣窗重糊。
从教壮士嗤为儒,我价自若照乘珠。
文章乌足存古道,底用词源三峡倒。
功名已付雨中花,意思要同窗外草。
归来乎,常笑张子房,崎岖愿封留。
何如大泽披羊裘,忘机傲兀临溪流。
富贵不足回其头,高风千载谁当俦?
归来乎,故园之菊今应存,此事欲与渊明论。
孤松独抚倦飞鸟,出岫雅爱无心云。
明当秋风月在酉,粳稌初黄催酿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介绍:刘鹗的群公见和又答四首·其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社会和历史的独到见解。具体如下:

  1. 诗歌原文
    归来乎,我生今踰四十秋,始悔识字求封侯。
    少年意气极骄偃,谓当平步金变殿。
    那知命舛百事难,茧生两足沙漫漫。
    有时或堕荆棘间,努力自奋终强颜。

  2. 诗歌翻译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他感叹自己已经度过了四十个春秋,此时才后悔之前为了功名利禄而努力读书、追求封侯。诗人回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认为自己应该能够轻松地步入高位。然而,现实却并不如意,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有时甚至会陷入困境。尽管如此,诗人仍努力振作起来,坚持前行。

  3. 诗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我经历的回顾,反映了人生的起伏和挑战。诗人通过“归来”、“四十秋”等词汇,传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过去的回顾。同时,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差距的认知,以及对生活不易的深刻理解。这种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真实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4. 作者简介
    刘鹗是清末小说家,他的生平和创作都极具特色。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刘鹗的代表作《群公见和又答四首 其四》充分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

刘鹗的群公见和又答四首·其一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以及文人对于国家和个体命运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