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渡

朝发良乡城,驱车经易水。
沙鸣风飞扬,日晏云四起。
登临吊荆卿,恻怆悼前轨。
尚想击筑情,捐躯报知已。
畏天小事大,为国资道揆。
曷展匹夫雄,居焉图寸匕。
燕丹事不成,秦帝当世耻。
至今河流声,鸣愤犹未已。
我行慕英侠,悲啸哭山鬼。
死者不可生,嗟哉田光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易水渡》是元末明初诗人刘绍的作品,创作于元末明初时期。这部作品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英雄悲壮的画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荆轲以及燕丹故事的深刻理解与情感体验。以下是对这部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易水渡》的作者刘绍,字子宪,是一位建昌新城人,洪武年间曾官翰林应奉。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不少文学成就,其中尤以《易水渡》最为著名。
  2. 作品原文:在作品《易水渡》中,刘绍运用简洁而有力的词句,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例如,“朝发良乡城,驱车经易水”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出行的情景,而“登临吊荆卿,恻怆悼前轨”则直接引述了历史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怀念与敬仰。
  3. 作品赏析:除了对原文的直接引用,《易水渡》还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和分析,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例如,通过解析“尚想击筑情,捐躯报知已”等句子,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忠诚、牺牲和爱国精神的追求。

《易水渡》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元末明初时期的文化风貌,也展示了刘绍作为文人的独特风格和思想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