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江候渡

曲曲曹娥水,山高日欲晡。
到江行李乱,隔岸渡船孤。
树黑收岚霭,沙寒集雁凫。
荒荒谁氏子,不及钓鱼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曹娥江候渡》是元代诗人薛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描绘了曹娥江边黄昏时分的静谧景象与淡淡的哀愁,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中。诗中“曲曲曹娥水,山高日欲晡”勾勒出一幅曹娥江蜿蜒曲折的水道图景,给人以深远之感。“到江行李乱,隔岸渡船孤”两句则展现了行旅之人在黄昏时抵达江河边的混乱与孤寂,以及远处渡船上的孤单身影,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凄凉感。而“树黑收岚霭,沙寒集雁凫”则形容了傍晚时分山林间笼罩的浓雾和河边沙洲上聚集的大雁、野鸭等自然景象,衬托出一种冷清与孤寂的氛围。最后两句“荒荒谁氏子,不及钓鱼徒”,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认为像他这样无依无靠的人,还不如那些在江边垂钓的渔夫,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哀伤。

从文学价值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薛观深厚的文学功底及对自然景物的敏感捕捉能力。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曲曲曹娥水”、“山高日欲晡”、“荒荒谁氏子”,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也运用得当,将人与景、旅者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哀而不伤的画面。

《曹娥江候渡》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浓厚的文化气息。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能领略中国古代诗词中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