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克明曹生清明日登北固山和韵

三月二日风日暖,千家万家桃李开。
少年白日骑马去,满城红雨拂面来。
共君且饮酒一斗,处世不必歌七哀。
孙刘事业果何在,百年断石生莓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克明曹生清明日登北固山和韵》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登高望远的美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三月二日风日暖,千家万家桃李开。
    少年白日骑马去,满城红雨拂面来。
    共君且饮酒一斗,处世不必歌七哀。
    孙刘事业果何在?百年断石生莓苔。

  2. 诗歌背景
    萨都剌(1272—?),字天锡,号直斋,回族,生于代州(今山西代县)。其父、祖均为武将,镇守云、代,萨都剌生于代州,古称雁门,遂为雁门人。少时家道中落,曾奔吴楚,以经商侍亲。泰定四年(1327年)进士,授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秩满,入翰林国史院。累官江南诸道行台御史,因弹劾权贵,左迁淮西北道廉访司经历。晚年致仕,寓居杭州,以战乱曾避走绍兴、安庆等地。

  3. 诗歌赏析
    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首句“三月二日风日暖,千家万家桃李开”,便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同时点明了清明节的气氛和主题。随后的诗句“少年白日骑马去,满城红雨拂面来”则通过少年骑白马的场景,展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4. 作者生平
    萨都剌一生经历了许多变化。他的家庭背景复杂,曾因战乱流离失所,晚年才得以安定生活。其作品题材多样,风格亦多变,尤以诗歌为世人所赞誉。他的作品不仅描写细腻,而且富有哲理,常常反映出他对生命、社会及历史的看法。

《同克明曹生清明日登北固山和韵》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展示了萨都剌卓越的艺术才华,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点。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了解元朝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