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季文山斋早春二首 其二

落梅风细小窗寒,石上馀香点点斑。
不惜壶觞千日醉,只愁庭馆一春闲。
涧云生白元非雨,江树排青更有山。
携取画图溪上去,鹤声应到梦魂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季文山斋早春二首·其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一、作品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二、诗意解析

  1. 竹外桃花三两枝: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竹子之外,只有少数几株桃花在初春的阳光下绽放。这里的“桃花”象征着生命的勃发和希望,而“三两枝”则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 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观察到鸭子在水中嬉戏,感受到了春天江水的温暖。这里的“春江水暖”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也隐喻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敏感和期待。
  3. 蒌蒿满地芦芽短:描述了一种典型的江南春季景象,蒌蒿(即芦蒿)遍布大地,嫩绿色的芦芽刚刚露出地面。这些细节描绘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自然界的繁盛。
  4. 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巧妙地将“河豚”引入诗句,这是对前两句景物的一种巧妙呼应。河豚是春季特有的鱼类,此时正值其繁殖期,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期待。
  5. 尾联: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初春时节的自然美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三、主题思想

  1. 生命之美: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力和春天美景的赞美。
  2.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3.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述,表达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春天的到来,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慨,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和季文山斋早春二首·其二》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艺术美感的作品,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