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兴 其一

一夜东风到海棠,千桃万杏不成妆。
老夫无分穿红海,自拂铜瓶浸锦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即兴 其一》是由元代诗人龙仁夫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下面是对其内容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一夜东风到海棠,千桃万杏不成妆。
    老夫无分穿红海,自拂铜瓶浸锦香。
    二月桃花暖欲然,墙南美锦正芊绵。
    底须更觅逃秦叟,遶屋春红即洞仙。
    病来桑扈老媻姗,瘦策东风兴未阑。
    野菜黄云山萕雪,风光何处不堪看。
    枯藤处处领春华,遮莫东风颤帽纱。
    点破芜菁黄世界,一枝香雪小梨花。
  2. 诗歌鉴赏
  • 生动描绘春天景象:诗中“一夜东风到海棠”描绘了春风轻拂海棠花的瞬间,“千桃万杏不成妆”则形容了春天里花朵盛开的美景。
  • 表达个人情感: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心情。例如,“底须更觅逃秦叟”,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光无法抑制的情感。
  • 使用象征和拟人手法:“春红即洞仙”运用了神话中的仙境元素,赋予春天以神秘色彩。
  •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超脱物欲的生活态度。
  1. 创作背景
  • 元代社会环境:元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政治腐败,社会不安定,但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仍然能保持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捕捉春天的美好,这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一种颂歌。
  • 个人生活状态:诗人龙仁夫可能经历了某种挫折或困境,但他没有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选择以春天为题材,抒发自己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1. 文学价值
  • 艺术成就:《春日即兴 其一》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它不仅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现实,还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
  • 影响传播:这首诗通过历代文人的传颂和演绎,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后人广泛阅读和传唱。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精神:通过观察春天的景物,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这种关注自然、追求和谐的态度,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 传承中华文化:《春日即兴 其一》中的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春雨”、“芍药”、“蔷薇”等,都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它们不仅美化了诗歌的语言,还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1. 艺术特色
  • 比喻和拟人: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如将春雨比作女子含泪,蔷薇比作无力攀枝的蔓草。
  • 简洁明了的语言:尽管诗中有许多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感悟,但诗人依然能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流畅又富有哲理。

《春日即兴 其一》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春天画卷,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世界。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元代的社会背景和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