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高斋暮,浮游此空林。
不遣兰为友,孰可与同心。
绿艳媲秋色,紫葩摇夕阴。
芳意徒自负,幽期竟安寻。
以之念身世,三叹援孤琴。
猗猗不成操,岂谓无知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霭霭高斋暮,浮游此空林。
不遣兰为友,孰可与同心。
绿艳媲秋色,紫葩摇夕阴。
芳意徒自负,幽期竟安寻。
以之念身世,三叹援孤琴。
猗猗不成操,岂谓无知音。
。
《题兰芳斋》是清朝诗人王士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清风明月两相宜,一曲琴声万古传。
不识山中真面目,只缘身在画图里。
这首诗描绘了兰芳斋的宁静与美好,并通过琴声传达出深远的意义和意境。”清风明月两相宜”表达了自然美景的美好;而”一曲琴声万古传”则象征着艺术作品流传千古的精神内涵。
至于“不识山中真面目,只缘身在画图里”,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人们往往因为身处其中的环境和情境,难以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这里的“画图”指的是兰芳斋这样的自然或人文景观,“真面目”则指其内在的真实价值。
总的来说,《题兰芳斋》通过琴声传达出一种超越现实、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