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赵思晏赋来青楼虽作而不与

存耕道人过我游,不减雪中乘兴舟。
浮云世事口不挂,语语索赋来青楼。
楼中之人奇且伟,肯使馀生在泥滓。
春风石上鼓瑶琴,夜雨灯前列图史。
有时凭高一撚髭,汀烟沙鸟皆吾诗。
钩帘晓挂抟桑影,钓丝晴罥珊瑚枝。
方壶蓬岛谁解识,雾散云开翠如织。
山势疑将度海来,岚光屡见排檐入。
问谁于此赋诗频,哦松大笔尤清新。
石门老翁扳桂手,湖山处士吟梅人。
嗟予卧疴笔研废,欲作歌诗动经岁。
神游意想一语无,几回虚作凭栏势。
吾闻仙人好楼居,时能御风游六虚。
尔今凡骨倘未换,大药好乞刀圭馀。
不然买鱼仍酿术,楼头日与宾朋集。
坐令青眼客长来,不独来青见山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赵思晏赋来青楼虽作而不与》是元末明初戴奎的作品。下面将对其内容、风格及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戴奎的《与赵思晏赋来青楼虽作而不与》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的社会动荡时期。这一时期,文人常常借助诗歌来表达他们对时局的关注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戴奎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世俗浮华的超然态度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存耕道人过我游,不减雪中乘兴舟”一句,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也反映了戴奎对简单生活的喜爱。

  2. 艺术特色:《与赵思晏赋来青楼虽作而不与》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刻的主题和丰富的情感。诗中的“浮云世事口不挂,语语索赋来青楼。楼中之人奇且伟,肯使馀生在泥滓”,通过对青楼女子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女性的命运和地位。戴奎通过这种对比手法,表达了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同时,诗中的“春风石上鼓瑶琴”一句,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雅情趣,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3. 文化意义:从文化角度来看,《与赵思晏赋来青楼虽作而不与》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诗中的“肯使余生在泥滓”等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这种对人生的深入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间的价值,成为了后世读者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

《与赵思晏赋来青楼虽作而不与》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丰富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文化气息和哲理思考的作品。它通过对青楼女子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女性的处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共鸣,也在后世成为了文学研究和欣赏的重要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