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灯

万点芙蓉午夜芳,醉看疑是水云乡。
兰釭照破西湖梦,火树烧残太液香。
焰暖应愁擎夜雨,烬寒不为倒秋霜。
元宵庭院东风晓,零落红衣绕画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莲灯》是现代诗人林徽因于1932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发表于翌年3月《新月》杂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比喻象征和深邃的哲思内涵著称,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体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介绍:

  1. 作者介绍:《莲灯》的作者林徽因,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学者,她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个体裁,其文笔细腻,情感丰富,深受读者喜爱。
  2. 诗歌创作背景:1932年,林徽因正值青年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正处于动荡变革之中,社会矛盾凸显,个人命运多舛。《莲灯》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想状态,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3. 诗作内容:《莲灯》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中,诗人将自己比作一朵莲花,心灯则是那点亮的蜡,虽然微弱,却也坚定,要为自己骄傲地绽放光芒。这种自我肯定的态度,展示了个体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乐观。
  4.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莲花与烛光的比喻,诗人传达了即使是微小的存在也有力量照亮黑暗,表达出即使在人生旅途中遭遇挫折和困难,也要勇敢地追求光明和希望的主题。全诗的语言清新精致,读来既带着淡淡的忧愁,又有希望的光芒。
  5. 文学价值:在文学史上,《莲灯》被视为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篇章。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哲理的思考,还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内涵影响了后世的读者和诗人。这首诗不仅是林徽因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莲灯》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哲学诗篇。它启示人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像蜡烛一样坚持自己的信念,照亮前行的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希望和乐观。

《莲灯》作为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也在文化和思想上给予了人们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获得关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启发,激发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