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风雨夜漫漫,独为先生发永叹。
杜甫百忧茅屋破,郑虔三绝坐毡寒。
莺花紫禁回头梦,烟树青山抱膝看。
最忆旧游诸阁老,别来零落汉衣冠。
雨夜怀朱泽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夜怀朱泽民》是元末明初的谢应芳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人的怀念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作者简介:谢应芳(1295~1392),字子兰,号龟巢,是元末明初的学者和诗人。他出生于江苏武进,自幼钻研理学,后来成为元末明初的重要文人之一。他的诗歌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同时也有对古代文人的怀念。在《雨夜怀朱泽民》中,谢应芳通过描绘风雨之夜的景色,来寄托他对古代文人朱泽民的怀念之情。
诗歌原文:一天风雨夜漫漫,独为先生发永叹。杜甫百忧茅屋破,郑虔三绝坐毡寒。莺花紫禁回头梦,烟树青山抱膝看。最忆旧游诸阁老,别来零落汉衣冠。
诗意解读:这首诗以风雨之夜为背景,通过对风雨、茅屋、坐毡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朱泽民先生的深切怀念。杜甫在诗中提到“百忧茅屋破”,表达了对朱泽民先生所处时代困苦生活的担忧。而郑虔则因“三绝”被贬至坐毡之寒,反映了当时文人命运的悲凉。整首诗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回忆,折射出对过往文化的怀念以及对前辈文人精神的崇敬。
文学价值:该诗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先辈的尊重。此外,诗中的自然景物和意境营造,也体现了谢应芳高超的创作技巧和审美追求。
文化意义:作为元末明初的作品,《雨夜怀朱泽民》不仅是对历史文人的缅怀,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种传承和发展。它反映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对于研究和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雨夜怀朱泽民》是一首充满历史文化意义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谢应芳对古人的深切怀念,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生活和文化背景的机会。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人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