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楼前溪水深,溪边楼观隔松阴。
何时化鹤归华表,相对焚香坐竹林。
夜雨灯前闲读易,春风花底自弹琴。
令人苦忆江南路,千里相思雪满簪。
送陈道士归金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陈道士归金华》是元代诗人乃贤的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涵和审美价值。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乃贤(约1286年-1360年),字彦高,号无垢道人,元代文学家、道教思想家。他出身于一个道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道教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他的文学作品多以道教思想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和超脱世俗的向往。
诗歌原文:明月楼前溪水深,溪边楼观隔松阴。何时化鹤归华表,相对焚香坐竹林。夜雨灯前閒读易,春风花底自弹琴。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下的美景和道士归途中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明月楼前溪水深”一句,通过对月色和溪流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溪边楼观隔松阴”则展现了道士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何时化鹤归华表”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象征着超脱尘世的愿望。最后两句“夜雨灯前閒读易,春风花底自弹琴”更是将这种理想境界具象化为日常生活的情趣,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送陈道士归金华》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对自然美的赞美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它展示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值得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