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村庵即事 其一

日度斜塘水气昏,石桥高柳对柴门。
霜风搅树叶如雨,忽见一帆来远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湖村庵即事·其一》是一首元代诗人惟则的诗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景象,而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他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下面将深入探讨《湖村庵即事·其一》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湖村庵即事·其一》的作者是元代著名的僧人惟则,字天如,俗姓谭,庐陵(今江西省莲花县)人。他出生于大约公元1324年前后,卒于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以后),享年约六十岁以上。维则少年时期为豪门牧牛,但因其聪颖过人,十四岁便遇到海印昭如禅师,从此踏上修行之路,成为中峰明本大师的法嗣。他长驻苏州狮子林,并兼主松江九峰十二年。他的诗风清新淡雅,饶有情致,著有《楞严经会解》、《净土或问》、《十戒法图说》、《精要语录》、《狮子林别录》等。

  2. 作品原文及赏析: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景象。诗中细腻地勾勒出了自然景色与人的活动交织在一起的画面,通过“竹根犬吠隔溪西,湖雁声高木叶飞”等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和谐的自然生态画面。同时,诗人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时也显得十分真挚,“近听始知双橹响,一灯浮水夜船归”一句,通过对夜晚渔舟归航的情景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3. 写作背景与文化意义:维则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湖村庵即事·其一》的创作背景可能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动荡中,诗人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自由。这首诗不仅是维则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共同心声的体现。在中国文化中,自然常常被赋予了超然物外的美好寓意,这首诗中的山水田园景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美,也体现了文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

《湖村庵即事·其一》是维则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映,它不仅是元代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