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愚庵怀王耕云韵 其二

槐影风回散绿云,山光雨歇耸嶙嶙。
荷衣筇杖尘氛外,清赏时闻林下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愚庵怀王耕云韵 其二》是元代观通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隐居生活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将介绍作品的内容: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观通(约1320年—1395年),号槐里,字景升,元代文学家、画家。观通在元代文坛上以山水诗画闻名,其作品多描绘江南风光以及隐逸生活。
  • 创作时期:此诗作于元朝晚期,观通晚年归休,可能在此时期所作。
  1. 诗歌原文
  • 槐影风回散绿云:描绘了一幅春天雨后山景的画面,槐树的影子随风摇曳,周围的绿云仿佛被风吹散。
  • 山光雨歇耸嶙嶙:形容山色在雨后更加清晰,山峰的轮廓显得更为峻峭。
  • 荷衣筇杖尘氛外:使用荷花和竹子作为意象,象征着清高脱俗的隐者形象,行走于尘世之外。
  • 清赏时闻林下人:表达了诗人在林中静享清福,时常可以听见林下之人的闲适生活。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观通的诗歌语言清新淡雅,画面感强,善于捕捉自然景色中的细微变化,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绘画才能。
  • 隐逸情怀: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反映出观通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认同。
  1. 文化价值
  • 文学价值:此诗不仅展示了观通的诗歌才华,还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表达方式。
  • 社会影响:观通的诗歌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元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资料。

通过深入分析《次愚庵怀王耕云韵 其二》,可以发现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篇描写自然美景的文学作品,更是观通个人隐逸情怀的艺术体现。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