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姑苏城

城上旌旗烟雾重,树头初日出云红。
一溪鸥散桃花雨,两岸莺啼杨柳风。
边塞鼓鞞终日振,乡关道路几时通。
江南春色浑依旧,桑柘青青门巷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姑苏城》是元末明初的僧人克新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

  1. 诗歌原文
  • 城上旌旗烟雾重,树头初日出云红。
  • 一溪鸥散桃花雨,两岸莺啼杨柳风。
  • 边塞鼓鞞终日振,乡关道路几时通。
  • 江南春色浑依旧,桑柘青青门巷空。
  1. 作者介绍
  • 克新,字仲铭,号雪庐,江西鄱阳人。他最初学习儒术,后来转向佛学。在洪武初年,他被朝廷召见并奉命招谕吐蕃。克新以其文才著称,曾自称为“江左外史”,并且有《南询稿》《雪庐稿》等作品传世。
  1. 诗歌背景
  • 克新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变迁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登姑苏城》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1. 艺术特色
  • 意境描绘:《登姑苏城》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城市的旌旗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初日从树梢探出,洒下金色的光芒。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 意象运用:诗歌中的意象丰富而具象,如“鸥散桃花雨”、“莺啼杨柳风”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家乡和过往历史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深深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挚又深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1. 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作为元末明初的作品,《登姑苏城》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那个时代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期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点。
  • 思想内涵:虽然诗中未直接表达太多具体的思想内容,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些思考超越了诗歌本身的范畴,具有更广泛的文化价值。

《登姑苏城》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可以窥见元末明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克新作为一位僧人,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历史的反思,这些都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