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净土诗 其七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着意修。
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
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
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净土诗 其七》是元末明初著名僧人梵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不仅体现了梵琦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造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净土宗的推崇与信仰。具体介绍如下:

  1. 作者介绍:《怀净土诗 其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僧人梵琦。他的生平颇具传奇色彩,出家后在嘉兴天宁寺修行,并在明初太祖时期受到征召,成为江南地区最杰出的高僧之一。梵琦的学识和修行均得到了当世的认可,其禅寂之外更是专志于净业,留下了大量富含净土宗教义的作品。
  2. 诗歌原文:《怀净土诗 其七》的原文如下:“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3. 诗歌翻译:这首诗的译文为“莲宫就在舍西头,易往之人少有人注意修行。三圣共成悲愿海,独自一人孤独地依靠夕阳楼。秋季台阶容易落下梧桐叶,夜晚山谷难以藏匿舴艋舟。庆幸玉池中有凫雁在,相互呼唤着去来休。”。
  4.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因缺乏关注而感到孤独的情景。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向往净土的理想境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净土宗的普遍信仰和追求。
  5. 艺术特色:《怀净土诗 其七》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独特的意境和精湛的技艺。梵琦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象征内心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将抽象的佛理融入具体的物象之中,使得作品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对《怀净土诗 其七》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内涵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同时也能体会到佛教文化在古代社会中的影响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