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桥柳色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
青闺娟眼窥人过,翠染柔丝带雨稠。
没幸章台成别恨,有情灞岸管离愁。
塞垣多少思归客,留着长条赠远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官桥柳色》是明代朱栴创作,选自《宣德宁夏志》,是西夏八景之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宁夏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下面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具体分析:

  1. 文学背景
  • 《官桥柳色》的创作背景与朱栴的生平经历紧密相关,朱栴作为明代的官员,其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 朱栴在宁夏地区担任要职,其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政治色彩。官桥柳色的描绘,既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美,也寄托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社会关怀。
  1. 艺术特色
  • 朱栴在《官桥柳色》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诗中的“官桥柳色”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作者情感的一种投射,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离别的哀愁。
  1. 文化意义
  • 《官桥柳色》不仅是一首反映自然风光的作品,也是一本宁夏地方历史的百科全书。它通过诗篇的形式,保存了宁夏地区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
  • 诗中的“官桥”“观桥”等名称,反映了古代交通设施的重要性,同时也显示了作者关注民生、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态度。
  1. 社会影响
  • 朱栴的《官桥柳色》在当时受到了文人学者的广泛研究和赞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美学典范。
  • 诗作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对于理解宁夏及更广泛地域的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现代意义
  • 《官桥柳色》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部分,不仅展示了古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审美和情感上的共鸣。
  •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学习,现代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对于有兴趣进一步探索《官桥柳色》及其背后故事的读者,还可以考虑以下建议:

  • 深入了解朱栴的生平背景,以及他在宁夏地区的政绩和影响力。
  • 研究西夏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以便更好地理解诗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
  • 探讨古代交通设施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中的作用。

《官桥柳色》作为一篇反映自然美和人情味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化和社会层面上也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中国各地的文化多样性。

注解

青闺:原指女子居住的闺房。娟眼:原形容女子娟秀的眼睛。此处均用来形容柳树的叶芽。

“没幸”句:此句用“章台柳”的典故。唐韩翃有姬柳氏,安史乱,两人奔散,柳出家为尼。韩为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书记,使人寄柳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已应攀折他人手。”后柳氏为蕃将沙吒利所劫,韩翃用虞侯许俊的计谋夺还,重得团圆。

灞岸:即灞水岸边,在陕西长安县东。河上有灞桥,汉唐人送客多至此,常折柳赠别,表示依依惜别之意,故云“有情灞岸管离愁”。

塞垣:边境地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