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攒山

五攒山下路盘旋,曲阜崇冈远接连。
十里邮亭数椽屋,几家村落一丘田。
林梢日没僧归寺,涧底冰消鹿饮泉。
诗思多从鞍马得,骅骝不用苦加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五攒山是一首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这首诗名为《过五攒山》,其内容和风格均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高超的艺术造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于谦(1398年-1457年),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人。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多次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被尊称为“于少保”。于谦不仅政治上成就卓著,其文学作品也颇具影响力。
  • 文学成就: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于谦的诗歌创作同样备受推崇。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关怀,以及个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于谦的作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深受读者喜爱。
  1. 原文赏析
  • 诗意解读:《过五攒山》这首诗通过对五攒山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中的自然景观如“十里邮亭数椽屋”、“几家村落一丘田”等,都是诗人精心挑选的意象,旨在通过这些具体的物象来传达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
  •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具有独到之处。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交融,使得整首诗既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又不乏深邃的哲学意味。
  1. 历史影响
  • 文化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过五攒山》作为一首重要的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不仅是研究明代文人心态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文本,也是了解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审美情趣的重要窗口。
  • 后世评价:历代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对这首诗赞不绝口,对其艺术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中,一些诗词研究者更是深入挖掘了这首诗的深层意义,将其视为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资源之一。

《过五攒山》不仅展示了于谦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时代精神。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相关推荐